您现在的位置: 抗消化性溃疡药 > 消化性溃疡表现 > 正文 > 正文

谢晶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典型案例赏析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5/29 11:58:24
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72648061290025&wfr=spider&for=pc

李某某,男性,13岁。

首诊时间:年1月10日。

主诉:大便带血,伴脐周疼痛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伴脐周疼痛,大便每日3-4次,黏液糊状,医院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治疗15天,期间不规则应用美沙拉嗪、激素等治疗(具体用药及用量不详),患儿病情无好转。进而出现尿急、尿痛、肉眼血尿,腹痛、鲜血便加重,大便每日10-20次,于年8医院就诊,诊断为初发型全结肠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并肾脏受累、重度失血性贫血、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应用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患儿1个月体质量下降14kg,经病友介绍,遂慕名求诊于谢师门诊。现患者症见:腹痛,脐周痛甚,大便日3-5次,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面色无华,满月脸,无发热及关节痛,精神尚可,舌质淡胖,苔薄黄腻,脉弦滑。

既往史:全结肠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半年。

辅助检查:结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炎型,活动期,活动3级,末段回肠炎性改变。病理报告示溃疡性结肠炎。

该患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热蕴结大肠,久蕴化为瘀毒,损伤脉络。成痈成脓,和血而下。舌脉均为脾虚湿热证。

诊断及治则

中医诊断:泄泻--脾虚湿热证

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治则:健脾燥湿导滞,清热解毒止血。

方药:谢晶日教授特色经验方,10剂,日1剂水煎ml,早晚分服。

二诊

患者经上方口服10剂后,大便日1-2次。便中带血减少,仍伴有腹痛,面色转润,时短气,舌质淡嫩,苔薄腻,脉弦滑。在原方基础上加收敛止痛之品。7剂,服法如上。

三诊

患者继续治疗7天,每日排便次数1-2次,大便黄褐色无血,饮食尚可,疼痛减轻,症状比较稳定,续服上方。7剂,服法如上。

四诊

患者大便日1-2次,无脓血,腹痛消失,病变处于恢复期,复查便常规示便潜血(-)。继续服用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

小结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临床上本病以腹泻、粘液脓血便与腹痛等为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代医学认为其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遗传及细菌或病毒感染、饮食失调、精神因素有关。该病属中医“泄泻”、“肠澼”、“久泻”、“休息痢”等范畴。在本病诸多病因病机中,肝脾功能失调、湿浊壅滞、气血凝滞尤为重要,而肝脾又以脾为之关键。张景岳云:“凡遇怒气便作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脾胃居中焦,禀转输、运化之职,更具升清降浊之功。肝之功能既能疏泄无形之气,又能储藏有形之血,维系着生命所赖以维持的基础--气血运行。多因脾胃虚弱、寒温不调、饮食失节和情志不畅而致脾胃受损,肝失疏泄,大肠传导失司,水湿下注大肠,清浊不分,湿热蕴结,气机阻滞,脉络失和,血败肉腐而致本病。临证当中,审因论治,认清本病病理性质,探求疾病根本所在,将会对治疗和遣方用药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案以健脾燥湿导滞,清热解毒止血为原则。方中清热燥湿兼以解毒;消痈凉血止痢,热毒去则血痢止;消肿生肌,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以促进溃疡面愈合;健脾燥湿化湿,湿邪祛则脾气健运;理气和中,则使肝脾功能正常,清升浊降,腹泻自停;芳香醒脾以化湿浊,诸药合用则中州安,气血运行通畅,湿邪祛,瘀血化,溃疡愈,诸症自消。通过临床观察,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可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标本兼治,相得益彰,治疗效果良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ngxiaohuaxing.com/xkybx/994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抗消化性溃疡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