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退变的结果。影响椎间盘退变的因素有,长期反复应力、过度屈伸运动、曲度改变、椎间不稳以及椎骨畸形变异。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大家好!
我名叫椎间盘。
这个奇怪的名字,你们可能有点陌生!
但说到我们那一段段“不光彩”的经历,
你肯定如雷贯耳!
腰椎间盘突出!
不懂啥意思?
我们家族从你们人类那儿
偷了个最近很热的名字。
出轨!
没错,腰椎间盘突出,
就是我们位于腰部的椎间盘兄弟出轨了!
一什么是腰间盘突出?
许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朋友们只是因出现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而去就医检查,一查直接被定为是“腰椎间盘突出”了。尽管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说实话,却对腰椎间盘突出是什么病、是怎么引起的并不清楚。下面我们就对腰椎间盘突出这一病症一一进行解析,希望能引起患者朋友们的重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跟腰椎间盘的蜕变有关系,是人体老化过程当中出现的病症,比如说我们人老了,韧带会松驰,会长一些骨刺,这都是蜕变;水分丢失,腰椎间盘的结构不致密,不坚固,出现了裂隙,髓核就容易脱出,出来以后,这种现象叫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有内外、外两部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有缓和冲击的作用。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腰椎间盘突出。
二椎间盘定义与分类
椎间盘定义:
1、椎间盘:正常椎间盘无退变,所有椎间盘组织均在椎间盘内。
2、椎间盘膨隆:椎间盘纤维环环状均匀性轻微超出椎间隙范围,椎间盘组织没有呈局限性突出。
3、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纤维环环状均匀性超出椎间隙范围,椎间盘组织没有呈局限性突出。
4、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移位椎间盘组织尚与原椎间盘组织相连,其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
5、椎间盘脱出:移位椎间盘组织的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块大于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并通过此裂隙位于椎管内。
腰椎间盘突出的分类
分型图例(a、外侧型b、中央型c、侧突性)
腰椎作为承受来自上肢及躯干的重力的支柱,是容易产生劳损与外伤的部位,腰椎的椎间盘也易受到损害。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诱因。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内因、外因
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有内外、外两部构成,外部为纤维环,内部为髓核,致使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也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是腰椎退行性改变;外因则有外伤,劳损或过劳,受寒受湿等。主要如下:
1、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因素: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组织易产生退变,这种退变即老化的过程。一般认为人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其中纤维环、软骨终板、髓核均产生病理性退变。
2、外伤因素:当椎间盘有了生理性退变或纤维环有了裂隙时,外伤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诱因。若腰椎间盘突然受到挤压或扭曲,造成髓核压力增高,可使髓核从纤维环的裂隙突出到椎管内。同时,若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同时震动亦影响椎间盘营养,对微血管的影响均可加速椎间盘突出。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1)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特别是在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加微弱。
(2)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3)腰骶段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这些异常造成椎间隙宽度不等,并常造成关节突出,关节受到更多的旋转劳损,使纤维环受到的压力不一,加速退变。
四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诱发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退变,但某些诱发因素可致使椎间隙压力增高,引起髓核突出。此种诱发因素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年龄因素:本病一般发生在20~50岁之间,即青壮年易发生此病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平均手术年龄在40岁,因此退变可能是其重要因素。
2.身高与性别:有人认为身材过高也会易发腰突症,而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5倍。从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频,腰部活动范围大。
3.从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4.不良体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以缓解腰部压力,如长期处于某一体位不变,即可导致局部的累积性损伤。特别是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更容易诱发本病。 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制衣厂工人及经常站立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经常从事弯腰劳动,驾驶员的腰部颠簸、长期长时间坐立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制衣厂工人),皆易导致腰椎间盘受损。一般认为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椎间盘退变重。但是,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也并不很低,这可能与脑力劳动者长期处于坐位和活动量相对少有一定关系。
5、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也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6、女性的不同时期: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特别是怀孕后期,由于腹内胎儿不断长大,造成孕妇腰椎过度前凸的姿势,而增加了腰部的负担。产后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尚未恢复,骨关节及韧带都较松弛,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更年期妇女,因为内分泌的改变,骨质疏松及骨关节、韧带退化等,也可导致发病率增高。
7、增加腹压:临床上有约1/3的病人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高,破坏了椎节与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
8、职业因素: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最高,白领劳动者最低。汽车驾驶员由于长期处于颠簸和振动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大且反复变化,也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9、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五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误区,你了解吗?
治疗误区一:姑息迁就,得过且过
腰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很多20-50岁的高发人群自认为年富力强,根本不重视自己身体的“小病小灾”,并没有把自己腰部的不适感放在眼里,不预防,也不医治。其实,这时候你的腰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病变。等到影响工作、生活时才拍CT、做检查、找专家,这时已经很严重了。
治疗误区二:大量吃药注射治疗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是以药物治疗为首选。但就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理而言,无法解除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药物疗法并非治本之法,只能暂时缓解病人的痛苦。其结果是终生投入,没完没了,停药就会发作,而且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
治疗误区三:动动手术彻底治疗
据专家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并非首选,一般说来,只有经保守治疗无效,病人疼痛无法解决、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才需要进行手术。况且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发症也多。腰椎是人一生中活动较多的部位,经过手术后,这些部位会变得相对脆弱,容易发生退变更加容易受到伤害。
治疗误区四:一旦疼痛推拿就好
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都会有一定时期的疼痛史。由于开始阶段病症较轻,在疼痛的时候,许多人都习惯借助推拿按摩来舒缓疼痛。其实,推拿和按摩只能起到缓解作用,不能除根治本。而且由于许多推拿和按摩的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事故。
据统计,40岁以上的人有45—50%患颈腰椎病;60岁以上发病率达80%;70岁以后发病率几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压迫神经、血管、脊髓,轻者出现颈、肩、臂、腰部疼痛及手脚麻木,重者头晕目眩、行动不便,甚至瘫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担心的是引起瘫痪,害怕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是病人的主要心理,尤其是病情严重或已经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更容易产生这种心理。那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能治好吗?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根据新治疗指南要求,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不是不惜代价地根治突出,而是解除患者的疼痛。许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上存在误区,导致不少患者被延误治疗、不当治疗以及过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治疗前一定要走出这些误区,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法。
六各种治疗方法:
1、内服药物治疗:中药里有一些治疗性药物,但药物始终达不到根治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是药三分毒,总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2、牵引治疗:如果牵引之后马上行走、坐车等又会恢复椎间盘内高压状态,造成牵引无效。牵引只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患者,如果椎间盘已造成突出和脱出,进行牵引完全无效,并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症状。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脱出,伴随椎管狭窄的病人,和腰突症急性期的病人。
3、推拿治疗、针灸治疗: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
4、封闭疗法:腰腿痛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压迫神经后导致神经根发生水肿和无菌性炎症,所以封闭的效果就是止痛,突出物压迫无法解决,当封闭药效过后腰腿痛症状马上又恢复。
5、针刀疗法:由于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此不可多用。同时伴随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禁用。
6、补肝肾疗法:
非手术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约80%以上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可得到缓解和痊愈。
七补肝肾!壮精骨!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因此,许多人都以为骨质疏松是肾虚所致,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全面的。
骨质疏松的发生,主要是脏虚精亏,导致脏腑功能的整体失调所致。其中与肾、肝、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肝肾不足、脾胃虚损,贯穿于整个发病过程。此外,血脉之盈虚及血行之畅塞,也影响着骨骼的营养和生长,也是本症的重要原因。鉴于此,如果只是单纯补肾,则有失偏颇。所以,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整体论治。
补肝肾,强筋骨。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精血互生、肝肾同源,筋骨相连、肝肾同治并补,可使精充血旺、骨健筋强。因此治疗骨质疏松,补肝肾、强筋骨成为根本治法。此类药物中,常用的中成药包括,六味地黄丸、虎潜丸、左归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牛膝丸、滋阴补肾丸、七仙丹等;常用中药包括,淫羊藿、杜仲、补骨脂、川断、桑寄生、山萸肉、狗脊、骨碎补、熟地、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龟板、鹿角胶等。其中,滋阴益精血之品,如熟地,易滋腻碍胃;助阳强腰膝之品,如淫羊藿,易温燥助热,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并且适当配伍。
调理脾胃。脾脏如果健康,可以化生精微,培育和充养肾中的精气;脾胃又是气机升降的枢纽,维持气、血、精、液的相互转化。脾旺肾壮,则精充血足,从而荣养润泽骨骼。老年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会影响对饮食中钙及药品的吸收利用,因此,治疗时也要注意对脾、胃的调理。常用中成药,如十补丸、人参补肾丸、人参固本丸、参苓白术散;常用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等。有些药物会影响脏器的功能,增加体内湿气,必要时应配伍理气除湿之品。
出诊~四印堂(原芊芝堂)太原店(亲贤北街店):
刘化芊每周四、周五、周六全天出诊。
、—、(刘化芊)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ngxiaohuaxing.com/xkyhl/5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