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科疾病,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10%。诸多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之一。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机体胃黏膜损害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比例失衡,出现保护性因素降低和损害性因素增强,最终诱发溃疡。
因而临床治疗方案常以保护黏膜屏障、抑制胃酸分泌为主,但不同的药物组合方案,取得的治疗效果是有差别的,此次选用了药物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分析如下。
1、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
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奥美拉唑的抑酸能力强大,有强而持久的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五肽胃酸泌素所致的胃酸分泌的作用。
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
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对胃黏膜血流量改变不明显,也不影响体温、胃腔温度、动脉血压、静脉血红蛋白、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pH,因而认为其具有较高安全性。
2、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是红霉素的一种衍生物,属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罗红霉素等相同,除对厌氧球菌具较强抗菌作用外,对脆弱类杆菌的作用也非常好。
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口服吸收效果好,且半衰期较长,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机制如下:通过阻碍细胞核蛋白50S亚基的联结,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抑菌作用。
3、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很稳定,胃肠道吸收率也可达90%。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穿透细胞膜。
作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其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速。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
服药的注意事项
1、消化性溃疡一定要按疗程服药,防止反复发作;
2、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少吃多餐,细嚼慢咽,避免急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精神刺激。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3、注意药物副作用,避免使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等。
如果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出现耐药性或不良反应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和建议,或选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
猜你还想看:
脑梗是拖出来的,医生忠告,头部出现3个信号的时候,请马上就医
hpv反复感染,原来我一直忽略了这3点
高血压药查出致癌物,你的降压药中招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