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虚拟配体对接发现泮托拉唑是TOPK抑制剂
近日,湖北省晶体学会秘书长兼副理事长李华教授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靶向抗癌研究中有了重大发现,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癌症期刊《肿瘤靶点》杂志(Oncotarget,IF6.)
(Pantoprazole,aFDA-approvedproton-pumpinhibitor,suppressescolorectalcancergrowthbytargetingT-cell-originatedproteinkinase, 泮托拉唑是目前临床应用于胃溃疡治疗的常见药物,李华教授等应用基于蛋白质结构药物发现的方法,最终发现泮托拉唑能够靶向一种叫做TOPK的蛋白激酶,抑制结直肠癌的生长。
TOPK是英文“T-LAK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的缩写,诸如结肠癌、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睾丸淋巴瘤、卵巢癌、直肠癌、精原细胞瘤、乳腺癌、皮肤鳞状细胞癌、肝癌、胰腺癌、胃癌、食管癌、甲状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呈强表达,而且其表达量与癌症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疾病的预后呈负相关。它参与了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过程,为肿瘤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是癌症靶向治疗的最新重要靶点,TOPK抑制剂有望以很小的副作用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上图: 泮托拉唑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药物发现是根据靶点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虚拟筛选,预测可能成为药物的小分子化合物。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从已知药物数据库中筛选出泮托拉唑作为TOPK激酶的抑制剂,泮托拉唑在随后的小鼠结直肠癌肿瘤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以等同于目前的临床使用量,两周的治疗使肿瘤缩小60%以上。
上图.泮托拉唑的化学结构
泮托拉唑是已知的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毒副作用小,可以作为改变适应症的改良型新药进行申报,有望成为针对此靶点的第一个靶向抗肿瘤药物,小毒甚至无毒地治疗癌症,为提高癌症治疗疗效、降低花费贡献力量。另外,在泮托拉唑基础上衍生的的创新药物也正在研究之中
李华教授,本科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日语药学专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药理学硕士,美国东北大学获得有机化学硕士,美国布朗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暨生物化学博士学位,而后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进行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的博士后研究。在Science,Proteins,JBC,JMB,Oncotarget等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文章。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药学系主任;兼任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中国中药学会中药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湖北省晶体学会秘书长兼副理事长,湖北省药理学会理事,国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高新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评审专家,湖北省经委生物医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生物医药领域评审专家。研究方向: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学、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与发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