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发病率约为30%,其中有13%的人因此致残。其实,风湿病能治,而且能治好。且听全国名老中医娄玉钤教授为大家谈谈风湿病。
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有46%~75%的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的患者,出现过胃出血或溃疡,美国每年因此住院的患者超过10万人。
娄玉钤提醒,要想避免这类药物损伤胃黏膜,用药前一定要了解自己是否已经存在其他伤胃风险。以下几种人群应慎用止痛药:
高龄患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如黏膜防御作用变差等,出现胃出血及穿孔的风险增加13.2倍。因此,若需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最好选择对胃肠道副作用较小的类型,如塞来昔布等。
胃病患者:胃不好的人服非甾体抗炎药,无疑是雪上加霜。有研究显示,胃肠道疾病患者在天内单次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2.4倍;多次服用后该风险增加7.4倍。
服用抗凝剂的患者:抗凝剂适应证广泛,可用于防治动、静脉血栓栓塞等多种疾病。有研究显示,布洛芬会影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使用抗凝剂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胃出血的风险增加12.7倍,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时风险增加为7.7倍。
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常见风湿病一般都会用到糖皮质激素。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增加3.8倍,单用糖皮质激素是2.6倍,两药联合应用该风险增加近9倍。
酗酒患者:长期酗酒伤胃,很多人在出现腹痛、腹胀时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研究表明,与不使用布洛芬相比,频繁饮酒者经常服用布洛芬会使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增加2.7倍,偶尔服用的风险增加1.2倍。
吸烟患者:单纯吸烟增加消化道溃疡的风险为1.9倍,吸烟的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风险增至4倍。
文中部分知识参考自《常见风湿病患者临床问》,娄玉钤、李满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作者:吴玉玺责任编辑: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