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抗消化性溃疡药 > 消化性溃疡体征 > 正文 > 正文

我国首部心血管一级预防指南抗血小板治疗亮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0 12:49:58
近30年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而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却还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持续增长。“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明确总体战略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预防为主”,在此背景之下我国首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正式发布[1]。指南的六大板块包括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风险因素的管理等,本篇就让我们探讨风险因素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

提高我国CVD一级预防水平迫在眉睫,

新指南将提供强大助力早在50年前,美国对于心血管疾病(CVD)的管理已取得显著成效,出现了CVD死亡率的拐点。-年美国冠心病死亡降低50%,其中44%来源于一级预防危险因素的控制[2]。而我国-年间,居民除吸烟率降低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3]。China-PEACE研究显示,我国35-75岁人群中每10人有一人为CVD高风险者,而高危人群往往同时伴随2-3个风险因素,这是我国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关键原因[4]。由此可见,控制好风险因素,是防控心血管病的杠杆点。但现实是我国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低,较之美国差距巨大(图1)[5-8]。图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率及控制率中美对比由于心血管防控形势严峻,任重道远,年11月19日,我国首部《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下称《一级预防指南》)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心血管年会上正式发布。我国首部一级预防指南的制定和推广应用将为提高我国人群整体CVD预防水平提供强大助力。事“预”则立——ASCVD一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获指南明确推荐ASCVD防治中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在于减少急性血栓形成事件,因此一级预防指南对于风险因素的管理除了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外,还强调了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从发病机制上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持续进展的过程,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活化、聚集形成血栓,最终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心梗或血管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可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血管性事件的发生。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级预防药物为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选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减少血栓素A2(TXA2)的形成,而减少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不可逆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的活性,阻断血小板活化(图2)。图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不同抗板机制对比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累积了大量证据,多项随机对照研究(RCT)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18%的非致死性心梗[9],降低12%严重血管事件风险[10]。虽然近两年的3项大型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用于特定患者一级预防的净获益被出血风险增加抵消,但是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的疗效仍是确切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适用人群。我国一级预防指南综合了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明确指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适用人群为40-70岁且符合:①ASCVD高危;②合并一项风险增强因素;③无高出血风险。每一项评估的具体内容及操作方法为[1]:①ASCVD高危:

符合糖尿病≥40岁、高血脂、慢性肾脏病(CKD)3/4期任一项者;

10年ASCVD发病风险≥10%者。

表年ASCVD发病风险②风险增强因素:

靶器官损伤: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ngxiaohuaxing.com/xkytz/843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抗消化性溃疡药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