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药品说明书向大家介绍两种解热镇痛抗炎药,分别是消炎痛片(吲哚美辛片)、扶他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商品名称:
消炎痛片
通用名称:
吲哚美辛片
主要成份:
主要成份吲哚美辛。
适应症本品用于:
1.关节炎,可缓解疼痛和肿胀。2.软组织损伤和炎症。3.解热。4.其他:用于治疗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创伤后痛等。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烧灼感、恶心反酸等症状,出现溃疡、胃出血及胃穿孔。2.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焦虑及失眠等,严重者可有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等。3.肾:出现血尿、水肿、肾功能不全,在老年人多见。4.各型皮疹,最严重的为大疱性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症)。5.造血系统受抑制而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等。6.过敏反应,哮喘,血管性水肿及休克等。
禁忌:
活动性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病史者,癫痫,帕金森病及精神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品或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血管神经性水肿或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本品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性,由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喘息病人,应用本品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对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2.本品解热作用强,通常1次服6.25mg或12.5mg即可迅速大幅度退热,故应防止大汗和虚脱,补充足量液体。3.本品因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停药后此作用可持续1天。用药期间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含量也常增高。4.下列情况应慎用:(1)本品能导致水钠潴留,故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等患者应慎用。(2)因本品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加重出血倾向,故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此外,本品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等患者也应慎用。5.用药期间应定期随访检查:(1)血象及肝、肾功能。(2)个案报道提及本品能导致角膜沉着及视网膜改变(包括黄斑病变),遇有视力模糊时应立即作眼科检查。6.为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本品宜于饭后服用或与食物或制酸药同服。7.本品不能控制疾病过程的进展,故必须同时应用能使疾病过程改善的药物。由于本品的毒副反应较大,治疗关节炎一般已不作首选用药,仅在其他非甾体药无效时才考虑应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用于妊娠的后3个月时可使胎儿动脉导管闭锁,引起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孕妇禁用。2.可自乳汁排出,对婴儿可引起毒副反应,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
14岁以下小儿一般不宜应用此药,如必须应用时应密切观察,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人用药:
老年患者易发生肾脏毒性,应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1.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合用可增加肾脏毒性,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时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增高。2.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同用时并不能加强疗效,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则明显增多,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加强,可增加出血倾向。3.饮酒或与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同用,可增加胃肠道溃疡或出血的危险。4.与洋地黄类药物同用时,本品可使洋地黄的血浓度升高(因抑制从肾脏的清除)而增加毒性,因而需调整洋地黄剂量。5.与肝素、口服抗凝药及溶栓药合用时,因本品与之竞争性结合蛋白,使抗凝作用加强。同时本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有增加出血的潜在危险。6.本品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合用,可加强降糖效应、须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7.与呋塞米同用时,可减弱后者排钠及抗高血压作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肾脏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本品还有阻止呋塞米、布美他尼及吲达帕胺等对血浆肾素活性增强的作用,对高血压病人评议其血浆肾素活性的意义时应注意此点。8.与氨苯蝶啶合用时可致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下降、氮质血症)。9.本品与硝苯地平或维拉帕米同用时,可致后二者血药浓度增高,因而毒性增加。10.丙磺舒可减少本品自肾及胆汁的清除,增高血药浓度,使毒性增加,合用时须减量。11.与秋水仙碱、磺吡酮合用时可增加胃肠溃疡及出血的危险。12.与锂盐同用时,可减少锂自尿排泄,使血药浓度增高,毒性加大。13.本品可使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增高,并延长高血浓度时间。正在用本品的病人如需作中或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应于24~48小时前停用本品,以免增加其毒性。14.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zidovudine)同用时,可使后者清除率降低,毒性增加。同时本品的毒性也增加,故应避免合用。
药物过量用量过大(尤其是一日超过mg时)容易引起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紧张性头痛、嗜睡、精神行为障碍等,采用催吐或洗胃,对症及支持治疗。
商品名称:
扶他林
通用名称: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主要成份:
本品每支含双氯芬酸二乙胺0.2克(以双氯芬酸钠计)。辅料为异丙醇和丙二醇等。
作用类别:
本品为镇痛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
用于缓解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至中度疼痛。如:缓解肌肉、软组织的扭伤、拉伤、挫伤、劳损、腰背部损伤引起的疼痛以及关节疼痛等。也可用于骨关节炎的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
1.偶可出现局部不良反应:过敏性或非过敏性皮炎如丘疹、皮肤发红、水肿、瘙痒、小水泡、大水泡或鳞屑等。2.局部使用本品而导致全身不良反应的情况少见,若将其用于较大范围皮肤长期使用,则可能出现:一般性皮疹、过敏性反应(如哮喘发作、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反应等)。如发生这种情况,应咨询医师。
禁忌:
1.对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2.对丙二醇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由于本品局部应用也可全身吸收,故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2.12岁以下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3.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4.不得用于破损皮肤或感染性创口。5.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6.如使用本品7日,局部疼痛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老人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毒理:
本品为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局部应用。其有效成份可穿透皮肤达到炎症区域,缓解急、慢性炎症反应,使炎性肿胀减轻、疼痛缓解。
贮藏:
密封,30℃以下保存。
以上就是两种解热镇痛药药品的详细说明,希望大家多多了解,正确用药,小金刚下期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