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贡嘎旅行归来,有团员细数了秘境守护者活动的几宗罪,其中有一条如下:
“行动缓慢,米的路程,大家竟然走了3小时,不断有人跪下来拍照。到景点旅游,大家都是自拍和摆拍,我们竟然各种跪拜,而且是排队跪拜!江湖人称跪花教’。”
有图有真相……
排队“跪拜”活动团员/摄
高原寻花之旅是一场奇遇,走走停停,只为与心中的花儿相遇。在以往的旅行中,野花们只是风景的点缀,这次,让它们成为主角。
|木雅村落的精灵们|
冷杉/摄
在朋布西乡的木雅村落里,走一小段路就会发现天南星的影子。淡紫色加白色条纹的佛焰苞庇护在一把小伞下,这种鬼魅的姿态似乎就在向人宣告:我有毒。有人说,它跟马蹄莲长得有点像啊,对啦,红掌、白掌它们都是一家(天南星科)的。
冷杉/摄
山头乡间,碉楼古瓦,草玉梅遍布却不招人扰。亭亭直立的茎干随风摆动,太阳出来,它们展开花房,日落之后,小小的花瓣闭合起来,给自己保暖。
冷杉/摄
高山大戟,很像城市里随处可见的泽漆有木有?将茎干夹断便有白色的汁液流出来。
冷杉/摄
从山上远眺草场,翠绿之上分布着艳丽的黄色,它们是蔷薇科的委陵菜。当然高山草甸上的黄色还有驴蹄草、鸭跖花、金莲花和各种毛茛科的植物。
冷杉/摄
南方的狼毒开着黄色的花,提起狼毒,知道的人总会说,这是草原退化的象征。而在藏族文化里,狼毒的根被用来造纸,印刷经书。
|高原四大花卉|
绿绒蒿、杜鹃、报春和绿绒蒿合称为“高原四大花卉”。在贡嘎山的初夏,它们各自开放,互不打扰。
-绿绒蒿-
冷杉/摄
为了高原上的这一抹蓝色的薄翼,我们冒雨徒步数小时,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之后仍然不放弃寻找。
绿绒蒿能生长在海拔米的高山灌丛至海拔多米的流石滩上,花开娇美却并不柔弱。19世纪,来自西方的“植物猎人”被它们深深折服,不惜一切把绿绒蒿带回欧洲的园林。
冷杉/摄
-报春-
冷杉/摄
肖林/摄
初夏的泉华滩是报春的天下。在高原,春天几乎会忽略不计,虽然在城市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娇艳的园艺报春品种,但是在这寒冷的野生环境,还是会被一片片的报春惊艳到。
冷杉/摄
高原上还有一种“报春”叫点地梅,它们是雪山神灵洒向人间的天使,匍匐在地面生长。
-杜鹃-
高原植物多是小而美,让你不想跪还不行,不过要是能遇上一大树盛放的杜鹃,又是另一种膜拜了。
冷杉/摄
人们常说的杜鹃花是杜鹃属植物的统称,现代园林里必不可少的花卉。它的学名被称为Rhododendron,源自两个希腊词汇的组合,意思是“玫瑰树”。
冷杉/摄
在前往贡嘎寺的原始森林里,一树树的白花杜鹃在连日的阴雨中坠下花瓣,而越往高处,矮矮的雪层杜鹃灌丛占领了整个阳坡。
-龙胆-
肖林/摄
6月的龙胆还没有迎来生命中最壮丽的时节,但也有一些品种简简单单地装点着河滩和草地。龙胆偏爱蓝紫色,这个它反射紫外线有关系。
|山高有佳人|
曹植说:“南国有佳人,融化若桃李”,如果他曾登山米,那美若佳人的就不会是桃李了。
冷杉/摄
马先蒿总是长着一根“长鼻子”,有的甚至扭曲得奇形怪状,按照专业的说法,那是由两片花瓣转变出来的“盔”,剩下的三片花瓣变形成“唇”,而不同种类的马先蒿花管越长,说明进化地越“高级”。
冷杉/摄
马先蒿也是个大类,中国分布有多种,《中国植物志》88卷,记录的全是马先蒿。
冷杉/摄
藏波罗花就像一朵大型的喇叭花,当地藏族小孩子常常像吹喇叭花那样吹它,但这项游戏总会遭到大人们的呵斥,因为据说藏波罗花一吹响,天空就会下雨。
冷杉/摄
紫堇很小很小,你趴在地上才能看清它的样子,然而它这身艳丽的蓝色,又多给了我们几分“跪下“的理由。
肖林/摄
情人节,男生总要会女生玫瑰,殊不知从花店买来几百块一束的不过是香水月季,不如带喜欢的她来山里看看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蔷薇吧……
也许是为了生存,海拔越高,植株越矮,花朵越小,但正是这样的存在,才能让人们在这么渺小的生命面前低头,省视自己,敬畏自然。还有更多美妙的植物,这里不再赘述,希望有一天你能亲自去“跪拜”它们。
肖林/摄
冷杉/摄
冷杉/摄
冷杉/摄
冷杉/摄
冷杉/摄
冷杉/摄
冷杉/摄
肖林/摄
肖林/摄
肖林/摄
肖林/摄
肖林/摄
肖林/摄
特别感谢本次活动的植物专家王静老师和插画老师Miya。王老师细心地为大家解答各种提问,不仅仅告诉我们这是什么花,还教授大家不同植物的外形及其生存策略之间的关系等各种小知识;Miya的“个性教学法”令我们画画都在做自己。
王静(左二))老师在进行植物讲解肖林/摄
晚上大家对今天观察的植物进行笔记整理肖林/摄
跟插画老师Miya学习画植物肖林/摄
在密林里合影肖林/摄
*文中植物名及信息若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来源
合作联系24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贡嘎以西,这里的生命在一片花海之中(超多高山花卉图集)”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