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血尿酸水平升高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包括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肾病等。治疗痛风,除了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之外,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及减少发作的重要手段。
临床上常用的抗痛风药物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控制关节急性炎症和控制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前者的代表药物,主要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等抗炎止痛药;后者的代表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以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应用抗痛风药物,需要认真把握几个要点,以确保合理用药及安全用药。
1、要清楚抗痛风药物的治疗目的
抗痛风药物的治疗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迅速有效地终止痛风的急性发作,缓解关节症状;纠正高尿酸血症,使血尿酸水平长期稳定维持在达标水平以下,预防或逆转因尿酸在关节、肾脏或其部位结晶沉积所导致的损伤;预防或逆转痛风的相关合并症,如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酰血症等。
2、要明确抗痛风药物的选用条件
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出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时,应及早使用抗炎止痛药,直到关节炎症完全消退,防止因过早停药或药物剂量不足,导致痛风急性炎症“死灰复燃”。在这一时期,最好避免使用降尿酸药物,一般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完全平息两周后,再根据高尿酸血症类型和肾功能情况来选用降尿酸药物。如果在服用降尿酸药物期间痛风急性发作,则可以不停用降尿酸药物。
3、要注意抗痛风药物的禁忌证
痛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常伴发其他慢性疾病。因此,用药前要了解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和相关的药物禁忌证,避免因为治疗痛风而引起其他疾病的加重或恶化。非甾体抗炎药的禁忌证,主要是消化道溃疡、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不全;秋水仙碱的禁忌证,主要是肾功能不全、造血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和胃肠疾病等;别嘌醇的禁忌证,主要是HLA*B基因阳性者,以及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人群;非布司他相对更安全一些,合并肝功能不全和心血管疾病时要慎用;苯溴马隆的禁忌症也不多,只是在有尿路结石或严重肾功能不全时不宜使用。
4、要防范抗痛风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治疗药物相比,抗痛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不算太多,常见的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偶尔发生肌无力、消化道溃疡和肝肾功能损害等。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如秋水仙碱的胃肠道反应和别嘌醇的超敏反应等)应立即停药。长期服用抗痛风药时,应注意加用保肝药,如果能按要求合理选用降尿酸药物,其对肾脏的损伤可降至最小。需要注意的是,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肾病的发生,和该类药物的累计剂量密切相关,可见,“只止痛不降酸”的做法,不良反应更大。
5、痛风患者应多喝水,同时碱化尿液
痛风患者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有助于尿液中尿酸的排出,不论是否在用药期间,也不论痛风处于哪个病程。服用抗痛风药物时(不论药物种类),最好能多喝弱碱性水,尽量保持尿液的pH值在6.5以上,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柠檬、山楂等切片泡水代茶频饮。如果低于这个数值,则可选择服用碱性药物来碱化尿液,预防因大量尿酸排泄引起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常用的碱性药物有小苏打和友来特,同时也应注意碱性药物的相关禁忌和不良反应。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ngxiaohuaxing.com/xkyyd/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