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NSAIDs自阿司匹林于年首次合成后,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药理作用
NSAIDs化学结构不同,但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其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解热作用
NSAIDs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解热药仅是对症治疗,体内药物消除后体温将会再度升高,故对发热病人应着重病因治疗,仅高热时使用。
镇痛作用
NSAIDs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
消炎作用
大多数的NSAIDs具有消炎作用。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消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
可是不少患者埋怨:所有止痛药都用过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通常会发现:张某用吲哚美辛(消炎痛)效果好,而李某则“偏爱”布洛芬,这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性。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注意到用药的个体化,患者要配合医生选择最适宜于自己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原则
①掌握应用指征、慎重使用。因近年来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应用逐渐泛滥,引起不良反应事件增多,需严格根据适应证用药。
②避免大剂量长期使用。选用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种类和剂型,非甾体类抗炎药间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各有不同,如对乙酰氨基酚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急性重型肝炎,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的胃肠反应较少,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胃肠道刺激也相对较小。
③使用个体化。如对同时应用抗凝药的患者,选择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的塞来昔布等,避免造成出血倾向。
④避免同时使用2种或以上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免增加毒副作用。
⑤注意并发症对用药的影响,低血容量、低白蛋白血症等可能增加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引起消化道溃疡,导致出血、穿孔,应预防联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发生率;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避免与抗凝药同用,但特异性的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伐地昔布等)出现该反应的风险小;引起肝肾毒性,在老年人、肾脏疾病患者中易发生。
不良反应预防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长期应用NSAIDs。需要长期用药时,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可能出现的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损害。
(2)下列情况应禁服或慎服NSAIDs: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近期胃肠道出血者,对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过敏者,肝功能不全者,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细胞减少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3)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可疑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咨询医师或药师后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必要时对不良反应给予合适的处理。
(4)用药期间不宜饮酒,否则会加重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不宜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合用,因为可能增加出血的危险。
(5)不宜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NSAIDs,因为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叠加。特别注意一药多名,同一种化学成分的药物可能以不同的商品名出现,避免重复用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又称为扑热息痛,商品名有百服宁、泰诺林、必理通等;双氯芬酸又称为双氯灭痛,商品名有英太青、扶他林、戴芬、奥贝等。
(6)不能盲目地认为NSAIDs中新药、进口药、价格高的品种就不存在安全隐患。NSAIDs不断有新品种上市,新品种往往是进口药,而且价格昂贵,但同样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默沙东公司于年10月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络(罗非昔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7)面临NSAIDs的安全用药这一热点问题,患者不必过于担心NSAIDs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我国有关NSAIDs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和文献资源中,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不良反应,其中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出血的病例报告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并不是所有使用过NSAIDs的患者,一定会有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出血的危险。
总之,只有医师、药师、患者和社会共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ngxiaohuaxing.com/xkyfz/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