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让羊晚君先考考你:抗生素等于消炎药吗?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一旦有效就停用?前面这些认知对吗?抗生素很多人都用过,但上述这些问题,你未必都能答得出。
近日,一份由英国专家发布的报告称:如果各国不采取有效措施,到年,每年全球将因为抗生素滥用而造成一千万人不必要死亡。乱用抗生素,分分钟“药”你命。
(小提示:记得开wifi观看哦)
滥用抗生素或致每年千万人死亡
这份全球反抗生素滥用报告的牵头人是“金砖四国”概念创始人,英国经济学者吉姆·奥尼尔。
报告称,目前全球因为滥用抗生素,每年造成数百万人因为抗药性而提早离世,如不采取切实行动,35年后,即年,每年全球将因为抗生素滥用而造成死亡的人数将超过万。
奥尼尔说,目前全球过度依赖抗生素的危害性正逐年攀升,他举例称:常见的大肠杆菌原本普通抗生素就能解决,但近几年,多个国家报告患者即使启用最强效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无效并死亡的病例。
吉姆·奥尼尔在解读报告时,特别提到了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及中国等几个国家。
英国向感冒开抗生素说不
针对过度使用抗生素问题,自年7月起,英国医疗系统开始严格执行“全国卫生与临床学会”的新规定,这份规定明确提出,英国医生将不得给咳嗽、咽喉痛、支气管炎、扁桃体发炎等患者开具抗生素类药物处方,取而代之的是建议休息或服用退烧药或止痛剂。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曾报道称,在年新规出台前,英国家庭医生通常会建议普通呼吸道感染病人服用抗生素。年,英国医生一年开出了万张抗生素处方。而新规出现后,抗生素处方大幅缩减。
滥用=无用9大误区详解
抗生素曾是消灭病菌的神奇武器,但随着抗生素滥用,病菌耐药性和“超级病菌”已成为医学难题。例如,作为淋病最后治疗手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南非、瑞典和英国已确认治疗失败。
以下是关于抗生素的9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麻、扑、敏、氨、酚、美感冒药名暗含禁忌
读书讲究咬文嚼字,选药时你“抠字眼”了吗?最近感冒的人多,很多人都会自己购买一些感冒药物服用。
最近,在
感冒药除了有商品名外,还有根据成分起的通用名,如“美扑伪麻片”,从名字就能看出其中的主要成分。其中“麻”指的是含有伪麻黄碱,它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血糖、眼压增高,因此高血压、糖尿病和眼压高的患者应慎用。它还可影响神经系统,加重前列腺肥大患者排尿困难和甲亢患者头痛、失眠症状。孕妇和运动员也应慎用此成分。
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袁亮亮介绍说,伪麻黄碱有助于减轻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炎及鼻窦炎引起的鼻充血症状。除了上面提示的注意事项外,当服用其它的拟交感神经药、减轻鼻黏膜充血剂时,应慎用含伪麻黄碱类的药物。
“扑”和“敏”:司机不宜用
扑尔敏能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打喷嚏等症状,名字里带有“扑”和“敏”的感冒药含有此成分。由于服扑尔敏后可能引起嗜睡、困倦等症状,所以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此外,前列腺增生的人也不宜用含扑尔敏的感冒药,以免加重排尿困难。
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翟慧媛介绍说,除了上面提到的“扑”和“敏”,还应该加上一个“苯”。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均为抗组胺药,能缓解感冒初期引起的流眼泪、打喷嚏等过敏症状,名字里带有“扑”、“敏”、“苯”的感冒药含有此成分。但是抗组胺药具有中枢神经抑制性,可能引起嗜睡、困倦等症状,服药期间最好保证休息。该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刘欣怡介绍说,扑和敏类的药物消化性溃疡所致幽门狭窄、哮喘发作、高血压危象的人也要慎用。
“氨”和“酚”:消化道溃疡者应慎用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感冒药中用于缓解疼痛和退热的重要成分,它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虽然短期用伤害较小,但消化道溃疡患者服用期间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的复方感冒药很多都含扑热息痛,如果同时吃多种感冒药,很容易造成此成分过量,伤害肝脏。
专家介绍说,白加黑、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宁、感康、快克、泰诺、感冒灵等常用感冒药等均含扑热息痛,这些药最好不要同时吃。此类药服药期间还应避免饮用含酒精饮料,饮酒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该药。
“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慎用
右美沙芬是临床常用的中枢性镇咳药,含此成分的感冒药通用名多含有“美”字。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患者应慎用这类感冒药,因为其中枢镇咳作用可能影响痰液排出,堵塞呼吸道,严重时可引起窒息。
专家指出,除了上面的提示外,孕妇及痰多患者要慎用右美沙芬类药物,妊娠3个月内妇女及有精神病史者则需禁用。有报道,“氢溴酸右美沙芬片”中的“美沙芬”与止咳水里让人成瘾的“可待因”相似,都能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量服用会成瘾。所以,虽然美沙芬片是一种非处方药,但是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和临床药师。
“清热”:风热感冒慎用
目前市面上的感冒中成药中,有很多有“清热”字样,如感冒清热颗粒。这类感冒药多用于风寒感冒,如果感到咽喉疼痛、痰液发黄、口干,可能是风热感冒,吃“清热”感冒药可能加重症状。
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刘欣怡介绍说,这段提示可能会造成误区,清热类药物恰恰适合风热感冒的患者服用。清热是中医名词,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清热类的感冒药不适于风寒感冒患者服用。
“解毒”:不宜长期服用
牛黄解毒丸等药的“解毒”作用能改善感冒时的上火症状,但它们并非感冒药,如果连用超过一周,可能引起体内砷元素积累,影响神经、消化、造血和泌尿系统等,出现皮疹、胸闷、心悸、腹泻等中毒症状,甚至威胁生命。
医生认为,中成药类的解毒药一般都含有清热成分。服用双黄连口服液的同时不宜再服用滋补性中成药。风寒感冒不宜服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的人、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医院就诊。
来源:央视新闻、扬子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