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邀请我国著名医药专家孙忠实、王汝龙、贡联兵、章友康、张石革等,开展常见病合理用药系列讲座。这些讲座,以临床用药指南和作者多年用药经验为依据,针对用药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混淆的概念、发生的错误,结合国内外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深入浅出地予以介绍。
轻中度烧烫伤临床合理用药
疾病概述
烧烫伤((Burnandempyrosis)常见于生活、工作或战争中,尤以青少年男性为多,男女之比约3:1,在夏、秋季多发,受伤部位以头颈、手足、四肢等暴露部常见。烧烫伤属于热力损伤,高发于劳动人群,尤其是从事钢铁、铸造、建筑、焰花、电路维修、烹饪等工种的工人,有时亦见于农民,极少数人可发生于沐浴、火灾、煤气漏气、高压线路等事故中。烧伤的诱因主要是各种热源如火焰、热汽、热液或固体及电能、各种化学品(酸、碱、油、药品、金属、光辐射)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氰酸、苛性钾、苛性钠、浓过氧化氢液等接触人体后都可引起烧伤。放射线、放射性物质长时间照射等也可造成人体烧伤。平时以热液或沸热水烧烫伤较多,战时则以火焰烧伤为主。本节仅讨论轻、中度烧烫伤。
烧伤按病程变化分为3期:①体液渗出期:为烧伤后早期,轻者皮肤水肿出现水泡,面积较大时体液的丧失量大,如治疗不及时会造成血容量减少而休克,渗出在36~72h后停止而开始消肿;②急性感染期:主要来自创面的污染,加之伤后人的抵抗力低下,细菌在创面上繁殖,导致创面感染或菌血症;③修复期:修复在创面出现炎症后即已开始。1度烧伤于3~5d痊愈,不留疤痕;浅2度烧伤如无感染,2周左右痊愈,也不留疤痕;深2度烧伤3~4周可以痊愈,多留下疤痕;3度烧伤焦痂脱落后形成肉芽创面,须植皮才能愈合,并遗留大量瘢痕,痊愈需3~4个月时间。
临床表现
烧烫伤依据程度分为1度、2度(浅2度、深2度)和3度。
(1)1度:皮肤红肿,疼痛剧烈多为火烧样痛。
(2)浅2度:皮肤肿胀有水泡,伴有疼痛。水泡皮脱落后创面渗液较多,红肿。
(3)深2度:水泡较小,创面呈淡红色或白中透红,可见小红点。深层可见黑紫色小血管网,渗液较少,感觉迟钝,但也有疼痛感。
(4)3度:创面苍白或焦黄色,干燥、较硬,多能见到黑紫色树枝样粗大的皮下静脉网,无疼痛感。
严重者可发生体克,一般发生于大面积烧伤(2度、3度烧伤面积成人占15%;小儿占5%以上)的早期。主要因为在烧伤早期(体液渗出期)体内水份、蛋白质及盐分电解质大量渗出丢失,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引起。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口渴、烦躁,甚至昏迷而死亡。
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遭到烧烫伤时,立即脱离热源,脱去热液浸渍的衣物或扑灭衣物火焰,就地打滚或跳入水中,用棉被或毛毯覆盖等。对面积不大的烧伤,可即用冷水(井水、河水、自来水、冰水或冷冻室冰霜)冲洗或浸入冷水中0.25~0.5h。对轻、中度烧烫伤多以外用药治疗为主,控制感染促进解痂,缓解疼痛,促使创面愈合。
2.局部治疗
(1)对表皮已脱落者应用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或0.02%的氯己定(洗必泰)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将已破溃的表皮(或腐烂的皮肤)剪去,清洁创面。对局部无水泡,皮表仅有红肿微痛者,可涂敷曼秀雷敦薄荷软膏等。
(2)对局部有水泡,表皮未脱落者,可涂敷0.1%~0.5%聚维酮碘(碘伏)溶液,局部擦拭3min以上,应用已消毒的注射针头吸出水泡内积液,后加压包扎。对小水疱可不包扎。
(3)可用无菌纱布浸泡于1%磺胺嘧啶银溶液,或涂敷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林可霉素软膏(绿药膏)、醋酸氯已定(洗必泰)涂膜或软膏、紫草膏覆盖,加厚纱布(2~3cm)包扎。对不易包扎的部位,如头、面、颈部、会阴部或天气炎热时可不包扎,在创面涂敷药液使其干燥。
3.镇痛和抗感染
(1)对疼痛严重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或非甾体抗炎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一次~mg,疼痛时每隔6h给予1次;布洛芬一次~mg,一日3次;尼美舒利(怡美力)一次mg,一日2次;双氯芬酸肠溶片成人一次25~50mg,一日3次。严重者可给予吗啡肌内注射一次10~20mg。
(2)二度或二度以上的烧烫伤早期,易被细菌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均、大肠杆菌等),可服用抗生素对抗感染(可选择大环内酯、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有条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TAT),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一次皮下或肌内注射1~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伤势严重者可增加用量1~2倍,经5~6d如破伤风感染危险未消除,应重复注射。
(3)对酸或碱性物质烧烫伤可选择5%碳酸氢钠溶液或1%醋酸溶液、3%硼酸液冲洗或湿敷。(4)对眼部热伤可口服维生素A、E,选择0.5%四环素眼膏、20%素高捷疗眼膏涂敷。
4.手术治疗:深2度或3度烧伤,痂下如有感染积脓者,应及时将痂皮部分切除,使脓汁流出。创面用10%磺胺米隆、1%磺胺嘧啶银溶液、或桉树叶所煎的水浸纱布湿敷。3度烧伤焦痂脱落后形成肉芽创面,须植皮才能愈合,留有大量疤痕。创面愈合后肢体功能多有障碍。需要经功能锻炼和整形手术才能恢复。
5.中成药
可选用烧伤喷雾剂,其可泻火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1~2度烫伤,外用每隔2~3h喷一次。京万红烫伤膏可促进烧烫伤创面的愈合,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可解毒消肿,止痛生肌,用于烧烫、电灼伤引起的红肿起疮,疮面溃烂等,涂敷患部,一日1次。复方紫草膏可清热凉血,解毒止痛,适用于1.2度烫伤,一日1~2次。或选用獾油、湿润烧伤膏。
用药提示
1.使用抗毒素须特别提示患者防止过敏反应?
(1)注射前须先做过敏试验并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者,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1)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min。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即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3)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须用脱敏法进行注射。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4)必须使用时则应采用脱敏注射,并做好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抢救。(5)为慎重起见,可先注射小剂量于皮下进行试验,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再将全量注射于皮下或肌内。(6)脱敏注射法: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分小量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min。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释的抗毒素0.2ml,观察无紫绀、气喘或显著呼吸短促、脉搏加速时,即可注射第2次0.4ml,如仍无反应则可注射第3次0.8ml,如仍无反应即可将安瓿中未稀释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内注射。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强阳性者,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减少,分多次注射,以免发生剧烈反应。(7)对异性蛋白过敏者,切勿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8)病人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30min始可离开。
2.及早应用抗感染药物,如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等。磺胺米隆、磺胺嘧啶银对有磺胺药过敏史者禁用,对过敏性体质和哮喘患者慎用,对有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肝硬化者,避免使用;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早产儿及新生儿不宜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另外,磺胺嘧啶银制剂的酸度对创面的愈合有较大的影响,pH为5.5%~7.0接近于体液的酸度,可减少疼痛和促进愈合。但新生儿吸收后有发生核黄疸可能。
3.磺胺米隆具有抑制碳酸酐酶的作用,用药后绝大部分患者排出碱性尿,引起高氯酸血症和呼吸加快,用量多或大面积使用其盐酸盐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可改用醋酸盐或停药以碳酸氢氧钠静滴。一次外用量不宜超过5g,每次涂药范围宜小于5%体表面积,换药时将上次残留的药物全部清除。另外,磺胺米隆或磺胺嘧啶银均属于磺胺类药,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
4.苯扎溴铵溶液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仅限于外用消毒,不可内服。在用药前、后不宜接触肥皂、碘酊、高锰酸钾、磺胺粉等,以免失效。
常见病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高血压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冠心病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心律失常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6——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7——调脂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8——治疗咳嗽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9——治疗哮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0——治疗感冒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1——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2——治疗结核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3——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4——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5——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6——治疗腹泻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7——治疗便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8——治疗幽门螺菌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9——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0——抗排异药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1——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3——治疗痛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4——造影剂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5——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6——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7——治疗关节痛和关节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8——治疗偏头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9——治疗癫痫病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0——癌症镇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1——肠外肠内营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3——1型糖尿病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5——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6——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7——尿崩症临床合理用药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9——多发性硬化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1——重症肌无力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2——脑出血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3——足月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4——小儿便秘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5——小儿发热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6——儿童感冒和流感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7——佝偻病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8——小儿咳嗽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9——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阳痿)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0——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1——前列腺炎合理用药
明明白白使用OTC讲座系列:耳疮
牙痛
风热喉痹(急性咽炎)
鼻鼽
虚火喉痹(慢性咽炎)
阴痒
湿疹(中药篇)
痤疮(中药篇)
月经不调
痛经
头痛
失眠
黄疸
胁痛
腹痛
泄泻
呕吐
胃痛
便秘
发热
咳嗽
感冒
慢性肝炎辅助治疗
晕动病
滴虫阴道炎
痤疮
疖痈
湿疹
跌打损伤
关节痛
牙龈炎
牙痛
咽炎
外耳炎
结膜炎
叶酸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B12缺乏
维生素B6缺乏症
过敏性皮肤病
便秘
腹胀
恶心呕吐
贫血
咯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