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预防和应对措施
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在此,家长及幼儿园应做好预防措施,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和认识这两种传染病,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夏秋季节多见,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3-5天,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高烧38℃-40℃,伴有咽红,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颚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者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致出现流口水、拒食等症状。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这两种疾病具有很多相似点,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两者区别如下:
1.疱疹性咽峡炎只发生在口腔咽峡部。
2.手足口病的患者,除了口腔咽峡部有疱疹之外,手、脚、臀部的皮肤也会出现疱疹,疱疹通常呈小米粒大小或者绿豆大小。
疱疹性咽峡炎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传播。
如何预防及护理
预防工作: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卫生婴幼儿的衣物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家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少去人多的地方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做好消毒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护理工作
1.降温护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等方法辅助降温。禁止酒精擦浴,38.5℃建议使用退热药,使用退热药需经医生诊断后才能使用。
2.口腔护理口腔护理需要在饮食上面进行注意,一般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比如米汤、米糊等,这些食物有利于消化,也不会造成口腔刺激。不过要注意的就是吃的食物温度不宜过高,同时不能吃干硬、煎炸、油腻的食物。
护理口腔还需要每天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这样能冲刷口腔内病毒,另外就是要及时的补充液体,最好是少量多次的进行补充。如果口腔已经有溃疡出现的,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药物,药物上面可以选择消炎、修复溃疡面、缓解疼痛的药物。
温馨提示
1.我园将加强晨午检和日常观察工作,对幼儿玩具、用具、餐具等物品加强清洗消毒工作,减少间接接触传播;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标准,全力做好预防工作。
2.如在晨检时发现孩子口腔内有疑似疱疹性咽峡炎现象,请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保健医生及老师,医院就诊,确认没事后让医生开具诊断证明后方可回园。如果孩子确诊,请居家隔离治疗,治愈之后由医生开具返校证明后方可进园。
3.夏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不用过度担心,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形成合力,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图:朱阳阳
文:朱阳阳
编辑:朱阳阳
审核:园长室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ngxiaohuaxing.com/xkyhl/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