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痛风多年,反复发作,每次痛了就吃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效果不错。小张不免洋洋得意,自称“久病成医”,日常生活仍不加注意,胡吃海喝,推杯换盏。近来气温骤降,小张呼朋唤友,大吃一顿,吃饱喝足,尽兴而归,果然又犯了老毛病——痛风。他找出双氯芬酸钠缓释片,2粒吃下肚,却未起效,依旧疼痛不已,简直痛到骨髓、钻到心间了。小张突然想起前几天母亲牙疼,邻居推荐了中成药新癀片,止痛效果很好。他便立马找出了新癀片,看了看说明书,按照最大剂量一次4片服下,吃完果然脚趾慢慢不疼了。小张暗暗自得:“我还能中西药合璧治病,了得了得。”谁知这样吃了几天药后,小张突然出现阵发性剑突下疼痛不适,还伴有嗳气、反酸,排便后发现马桶边见暗红色血迹,这可把小张吓坏了,医院就诊,原来是消化道出血。
接诊后,医生梳理病史、用药史,发现小张消化道出血的元凶正是盲目用药。通过积极治疗,小张转危为安。医生详细解释病因,小张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临床上像小张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临床药师还给小张开展了细致的用药教育,小张连连道谢,略有羞涩地说:“我受益了,原来中西药合璧不是那么简单的!”
消化道出血元凶竟是乱吃药
小张服用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1和(或)环氧合酶2,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起到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对痛风这种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导致的无菌性关节炎效果良好。中成药新癀片,其实并不是纯中药制剂,而是中西药复方制剂。新癀片中的吲哚美辛,和双氯芬酸钠同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均属环氧合酶1抑制剂。
环氧合酶1主要表达于血管、胃、肾等组织,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而环氧合酶1抑制剂抑制了这层保护作用,所以有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有研究指出,在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中,约有40%发生消化性溃疡。可想而知,联合用药的风险就更高了。再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药物起效需要一定时间。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起效时间大约为1小时,小张服药不久就按捺不住而叠加用药,也是应该避免的。
可见,造成小张消化道出血的元凶有二:其一,不知新癀片为中西药复合制剂,重复用药;其二,忽略药物起效时间,急痛乱加药。小张的案例提醒我们,中西药联用没那么简单,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很多。
中西药联用这些细节需注意
中西协同增疗效识别预警不能忘
中西药合用可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但它们之间也常因伴有协同或拮抗作用而需精准评估,并早期识别预警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治疗血栓、防止血管堵塞时,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华法林等)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具有协同作用,恰当应用能协同增效、减少副作用,但合用时要注意出血风险,平时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ngxiaohuaxing.com/xkyyd/1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