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这个病很麻烦,
大多数病人都是腹痛、
便脓、便血了之后,
才通过肠镜检查确诊。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至今尚不明确。
可能与
感染和肠道免疫能力,
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主要的内镜下表现为:
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
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黏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
病变反复发作者,可见到假息肉形成、
结肠袋消失、肠壁增厚等表现。
以下两张为溃疡性结肠炎肠镜下图片下面是正常的结肠粘膜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除了腹痛、腹泻、
便脓、便血的症状以外,
还会出现全身症状。
例如发作期的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
消瘦、乏力、贫血、消化不良等表现。
我接诊的大多数患者,
都是反复发作多年,
经历了西药的巴柳氮钠、美沙拉嗪肠溶片
或者栓剂以及各种西药灌肠
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这个病之所以久治不愈的原因是什么呢?
个人观点,
可能与病人的药物适应性
和病人的依从性有关,
还有溃疡性结肠炎也有易复发的特点。
也就说要么用了药没有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要么用了药有效果,
缓解症状后就自行停药了。
要么就是吃药也治好了,
结果因为饮食不当或者着凉、
生气等原因又复发了。
对于这个疑难病,
中医又是怎么理解和治疗的呢?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
属于腹痛,泄泻,痢疾,血症之便血等范畴。
临床症状以粘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
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
或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
或忧思恼怒等致脾胃损伤,湿热内生,
蕴结肠腑,而致反复发作。
其病位在脾、肾、大肠,病初多为湿热内蕴;
病久及肾,则出现脾肾阳虚、寒热错杂之证。
本病不只是结肠局部的病变,
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与脏腑功能障碍,
阴阳平衡失调关系密切。
也有学者认为气血瘀滞在本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原因影响脾运化水谷精及水湿,
肠道传导水湿及饮食代谢物的功能,
导致泄下粘液、脓血便。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型也很多
比如大肠湿热、寒湿凝滞、
食滞胃肠、肝郁脾虚、毒热壅盛、
瘀阻肠络、脾气虚弱、脾虚湿困、
脾胃虚寒、寒热错杂、气阴亏虚、脾肾阳虚。
这么多的证型,看看都头痛,
这对医生的辩证能力也是个考验了。
说了这个多困难,
那究竟这个病可不可以治好呢?
下面举例说明一下,
患者王某,男41岁,于年4月8日来诊,主诉腹部胀满,左腹部隐痛不适,压痛,大便溏,偶有粘液脓血便。患者曾于-3-15于元宝山某院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重度,广泛糜烂)。基于以上原因,建议患者再次行结肠镜检查,年4月9日于我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经我院中医辩证,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于-05-26复诊大便日2次,成形,有少量血液,无脓样便,余症消失。继续以原有汤药方剂为基础,改为研末冲服,维持巩固治疗。年10月行结肠镜复查结果为:
结合两次检查结果比较,结肠粘膜改善非常明显,患者信心倍增,继续调整药物巩固治疗。另有多位患者,经过中医精细辩证综合施治,均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另有一位女患者,31岁,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两年多,来诊时正处于急性发作期,白天根本不能工作,夜间要去20多次厕所,便下脓血,每次便前痛的很严重,苦不堪言,严重影响生活。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理,已经能够上班,大便次数明显减少。
那这个病应该怎么预防呢?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原因不明,
现在也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在得当的治疗基础上,应该保持心情舒畅,
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避免劳累,预防肠道感染,
对阻止复发或病情进一步发展有一定作用。
对腹痛腹泻者,宜食少渣、
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饮食,
对于易导致过敏反应的食物,
如虾、螃蟹、牛奶、花生等应尽量避免食用,
应忌食辣椒、冰冻、生冷食品,戒除烟酒。
另外还要适当的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直肠炎,
长期应用美沙拉嗪,
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
要考虑中医精准辩证用药治疗。
也就是说,
看对病不难,遣方用药才是关键。
中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是调整自身的体质状态,
胃肠道内环境。
有了良好的自愈功能,
疾病也就自然康复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