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溃疡(stressulcer,SU)常见于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或严重心理疾病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胃肠道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可使原有疾病的程度加重及恶化,增加病死率,因此预防该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抑制胃酸并提高胃内pH值对SU具有重要作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能够持续稳定的升高胃内pH值,因此常常作为首选药物。
然而临床却出现尴尬的局面:临床总在用,甚至有扩大适应证预防的倾向,而管理(医保、药事等)总是在管,PPIs的使用受到各种限制。于是临床出现了质子泵抑制剂使用量断层式的下降,带来的结果是组胺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XX替丁)火箭式上升。
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什么情况下还是有必要使用PPIs预防应激性溃疡的?
一、预防性应用PPIs目的与原则:
目的:预防急性胃黏膜病变。
原则:(1)做到不超适应证用药;(2)一般采用标准剂量预防。
二、PPIs用于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推荐标准剂量:
三、PPIs用于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使用指征
(1)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具有高出血风险者(含预计机械通气≥48h或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重症患者;
(2)包含下列因素+ICU患者也需要使用:
1)严重创伤{含多发伤,ISS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16分};
2)急性肾衰竭;
3)急性肝衰竭;
4)急性肺损伤;
5)呼吸衰竭或凝血功能障碍或儿童死亡风险评分≥10分的儿童;
(3)具有以下两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
1)脓毒症
2)ICU住院时间≥7天
3)潜血阳性≥6天
4)使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mg/d或者相当剂量其他糖皮质激素)
(4)以下高危因素+严重心理应激可以使用
1)脏器移植术后;
2)一年内有消化性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史;
3)凝血功能障碍(PLT<50×/L,INR>1.5或APTT>2倍正常值);
4)严重黄疸;
5)年龄>65岁;
6)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7)禁食后需要依赖胃肠道外营养补充;
8)肝癌、胃癌、胰腺癌射频消融术或化疗栓塞术后;
9)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术后;
10)胃泌素增高。
严重心理应激是指如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等应激源。
(5)预防药物相关性胃黏膜损伤
a.正在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增加患者溃疡性胃黏膜损伤的危险,故对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并具备下列高危因素之一者可以应用PPIs。
1)年龄65岁;
2)有消化性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3)长期吸烟或有害使用酒精饮品;
4)联合用药:双联抗血小板用药,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抗凝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物;
5)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胃黏膜损伤;
6)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并服用阿司匹林;
7)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同时存在多种出血高危因素。
b.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司匹林除外)的患者
使用非阿司匹林的NSAIDs治疗患者,在决定是否预防性合用PPIs时,应充分评估患者受益,并权衡NSAIDs与PPIs相互作用风险。具有下列胃黏膜损伤风险之一者在使用NSAIDs期间可以应用PPIs。
(1)年龄65岁;
(2)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3)5年内有消化性溃疡病史;
(4)既往有NSAIDs消化道损伤病史;
(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
(6)需长期使用NSAIDs(有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症状或具有高危因素如出血倾向、潜血阳性、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Hp检验阳性等);
(7)需同时服用多种NSAIDs或服用大剂量NSAIDs;
(8)同时服用抗凝药物。
c.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联合NSAIDs的患者
对全身用糖皮质激素联用NSAIDs的患者,无论糖皮质激素何种剂量均应予以PPIs预防性应用;对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维持剂量2.5~15mg/d,以泼尼松计)的患者视胃黏膜损伤如出血风险,必要时给予PPIs。
(6)预防胃酸反流合并吸入性肺炎
适用于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的患者,以及衰弱昏迷患者。
四、PPIs用于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给药方案
高危人群预防SU,常规剂量即可,而对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可考虑静脉用药。
术前预防用药可在术前一天内给药,对于存在两个以上高危因素的危重症患者建议静脉给药,使胃内pH迅速上升至4以上。
以下患者建议短程静脉给药:
(1)肿瘤患者静脉使用存在致吐风险的化疗药物;
(2)严重颅脑外伤、颈脊髓损伤,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或不能执行简单命令);
(3)烧伤面积>30%的成人,及年龄≥1个月的烧伤儿童;
(4)各种困难、复杂的重大手术术前(预期手术时间不低于4h),如肝脏部分切除术、胰腺癌切除术;
(5)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6)心、肺、脑复苏术后;
(7)合并休克或持续低血压;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心脑血管意外;
(10)肠梗阻;
(11)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者,行消化内镜检查前
五、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口服药物
不得咀嚼和压碎,并至少在餐前1h服用;
避免与酸性药物同用。
(2)静脉给药
静脉滴注适宜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避免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等偏酸性溶剂;严格甄别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不得混用!
六、停药指征
预防性用药疗程以患者停止机械通气、可耐受肠道营养、临床症状开始好转、临床出血风险降低或转出重症监护室为限,但对于存在胃酸高分泌情况(如头颅手术、严重烧伤等)患者,建议用药至能经口进食满足所需营养时停药,必须避免无充分必要性的长疗程预防。
七、特殊人群用药
(1)在老年人中如何使用?
老年人、肾功能不全和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PPIs药代动力学与青年人相似,因此无需调整剂量;但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其最大曲线下面积值为肝功能正常者的2~3倍,血浆半衰期明显延长,应用PPIs应相应减量。老年人发生率略高。
老年人宜优先选用与其他常用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PPIs如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2)儿童中如何使用?
对严重创伤、高危因素患儿SU预防,在疾病发生后静脉注射或滴注标准剂量PPIs,可按每12h1次或每8h1次静脉给药,用2~3d待高危因素解除后,继续序贯口服治疗直至疗程结束。PPIs的选用及剂量调整需要考虑肝、肾功能减退时对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的影响及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注射用药:常用于有上消化道出血、SU等高风险因素或禁食、吞咽困难等不宜口服给药的高风险患儿。
八、停药指征
重症急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临床症状好转、开始进食、可耐受肠内营养或由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转入普通病房后,可考虑停用PPIs。疗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可延长7~10d甚至2周。
九、不良反应处理
PPIs一般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恶心、胃肠道胀气、腹痛、便秘、头晕等,发生率为1%~5%。一般可耐受,轻微不良反应可停药观察,或换用H2受体拮抗剂。
长期或大量应用PPIs应随访血常规,出现不明原因白细胞减少时应及时停药。
预计需要服用PPIs一年以上,尤其用量1次/d最高剂量的患者,需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定期监测骨密度。
参考文献
[1]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写作组.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医师杂志,,20(12):-.
[2]郑松柏,姚健风.老年人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2(04):1-7.
[3]王刚,李在玲,谢晓丽,许东航.儿童质子泵抑制剂合理使用专家共识(年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4(12):-.
作者
盖伦
编辑
beartwo
授权转载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beartwo梅斯医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