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状况下,胃粘膜能抵御各种理化、生物等侵袭性因素的损害作用,维持粘膜的完整性,具有防御和修复作用。
但如果患有慢性胃病,例如:胆汁反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粘膜本身的保护机制就会降低。此时,胃粘膜免受外来损害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慢性胃病人群在应用下列损伤胃黏膜药物时需提高警惕!
解热镇痛类药解热镇痛类药物可通过直接刺激作用和全身作用破坏消化道粘膜屏障,损伤粘膜防御修复功能,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吡罗喜康、保泰松、双氯芬酸、布洛芬等。服用此类药物可发生胃粘膜炎症、糜烂及溃疡、严重的还可出现溃疡穿孔出血。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服用此类药物发生溃疡病的风险要比未服用此类药物者高2~6倍。对于既往发生过消化道溃疡的患者,服用此类药物更应慎重。
如果因病情必须要服用时,则应尽量选择其中相对较为安全的品种,例如塞来昔布,且应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法用量,同时可以联用胃黏膜保护剂。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与阿司匹林不同,氯吡格雷并不直接损伤消化道粘膜,但可抑制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和血小板释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阻断新生血管形成和影响溃疡愈合治疗。
氯吡格雷可加重已存在的胃肠道粘膜损伤,包括阿司匹林及Hp感染导致的消化道损伤。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与溃疡的发生和再活动有关,常用药物有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醋酸可的松等。其与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液分泌、促进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表达等有关,使胃黏膜防御机制受损,诱发或加剧溃疡形成。
因此,胃病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应慎重,并告知医师原有的胃部疾病,遵循医师或药师的建议用药。
降压药包括含有利血平类的降压药,比如利血平、复方利血平、降压0号等。利血平能促使胃酸过多分泌,诱发或加重胃溃疡出血。因此,患有胃病的患者在选择降压药时,应避免选用含有利血平的降压药。清热解毒中药包括大黄、黄连、黄芩、石膏、人工牛黄、栀子等具有苦寒之性的中药制剂。长期或大量服用此类药物对胃肠功能活动发生明显抑制,如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抑制自发性节律性蠕动,有的还能导致胃肠紧张度提高等。
另外一些治疗风热感冒的药物也容易伤胃,比如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
其他
常见的能够导致胃黏膜病变的药物还包括钙、钾、铁盐等、抗肿瘤化疗药物、氨茶碱、某些抗生素。如果患有胃病,服用以上药物时应注意调整用法用量,并密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ngxiaohuaxing.com/xkyhl/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