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很多人都忙着采购年货,过年嘛,少不了礼品,毕竟家里都有父母兄弟姐妹,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同学朋友等,趁着过年串个门总不能空着手吧。但是,其实,过年买什么东西还真是挺头疼的。
以前,我通常都这样做:
给父母公婆:买保暖衣服,鞋子,更换家里老旧的电器,或者手机,小音箱,或者各种坚果食品礼盒等
给亲戚朋友:基本上就是各种优质的食物礼盒,或者各种书籍,礼品卡等。
当然,我也会选购一些保健品,基本上是听导购人员的,当我自己深入学习营养后,我就会比较谨慎的去选择一些相对适合的保健品。因为,保健品和营养品作为礼物选择其实是需要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的,它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不能随便送。
对保健品的认知,褒贬不一,有些人把保健品当成治病的良方,有些人却非常仇视保健品。其实,食品,保健品,药品三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它们管理不同,批准的难度也不同。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食品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普通食物基本上是非常安全可以吃的食品。食物中有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植物化学物质,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食物,吃对了食物能使我们每天有充沛的精力,食物中的植物化学物质,也能帮机体对抗自由基的危害,比如:西兰花中的芥子油苷,火龙果中的花青素等可以帮助机体抗氧化,但是,含量比较少,不能期待它用来治疗疾病。
比如,多吃绿叶蔬菜对身体好,降三高,但是不可能吃了后马上就能降下来!所以,国家明令禁止普通食物宣传特定保健功能。
药品
药品是有特定的治疗目的的,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成分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不能擅自使用,更不能随便吃。
保健食品
保健品需要经过可靠的试验来验证其保健效果,经过审批后,只能宣传批准的那个保健功能,不能夸大功效范围。正因为保健食品有一定的生理调节作用,它不是任何人都能吃,只针对需要有这种调节功能的人。比如,张大妈需要调节血脂,相关的保健品正好有这个保健功能,那么可能效果就会好。但如果李阿姨她不需要调节血脂,跟风吃了这个保健品,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危害健康。
还有一类营养素补充剂产品,在药店也有卖,有些也当作保健品来推销。最常见的像维生素C,钙片,蛋白粉等。营养素补充剂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所摄取的食物中的成分,只要不过量食用,还是比较安全的。至于有没有好处,需要看个体是不是真正缺少这种营养素,如果膳食模式不合理,导致某种营养素缺乏,适当的补充营养素会比较有效。如果经常过量食用,其实也会带来不良反应甚至副作用。
比如:像我的母上大人,每天精白米面吃的比较多,维生素B族缺乏,加上更年期,补充适量的相应的维生素,效果就会比较明显。像我自己有时候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C缺乏出现口腔溃疡,补充相应的维生素,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缺乏的人吃了也会有好处。像有些人,每天鱼肉蛋奶豆摄入充足,那么就没必要补充蛋白粉啦,蛋白粉摄入过多,最终只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因此,给亲人买保健品或者营养素补充产品,一定需要了解对方的身体状况。要有最基本的膳食评估,还要结合他们的身体生理特点,有疾病的还要考虑他们服药的情况,不要一味地听广告或者听销售人员的介绍。如果真的需要购买保健产品,也需要看经营者的营业执照,资质,还要仔细查看包装上的产品说明,营养标签等。最好,事先和亲人沟通,并咨询专业的营养保健从业人员。
再过几天就要过年啦,好好陪伴家人,给亲人多普及一些健康的观念,教他们每天吃好饭,慧吃饭,是身体健康的根本。如果确认需要购买这些产品当礼物,切记要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不要盲目的购买。吃得不合适,不仅浪费钱,也是会影响健康哒!